這裡介紹一點很常見的節奏型態,在初練習寫曲子,可以試著套用。
都先以四拍子為主,要稍微注意一下四拍的對稱性跟記譜的寫法。
1. 這是很多音樂類型都會使用的節奏,下面是時間拉兩倍。
FIR-<Lydia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H8QKVNXrFc
B段跟副歌幾乎都是這種節奏構成。
Stratovarius - <Eagleheart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2HhJkOsFus
譜例為從前奏約00:19處開始。第四拍有個小連結,從前奏到一剛開始的主歌,主要也都是這種節奏。
關於此種節奏,是根據上篇 <句子裡的音型> 最後面討論而來的,當音型變的有兩聲部風格時,旋律
部分就是這種節奏,但大部分是取前兩拍 , Judas Priest -<Painkiller> 則是完整的一個循環。最後
面會講到另一個完整循環的範例。
其他範例曲 :
Sonata Arctica- My Land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hhk4X1wWc4
這有用到一個完整的循環後面再接兩拍。
2.
Three Days Grace <Gone Forever> 副歌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FNvNB_f8Kw
五月天 <夜訪吸血鬼> (0:50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9zGXjzc9sc
一小節內前後為相對,一下一上,第二小節是前一小節整體往下,有模進的效果。
周杰倫 <夜曲> 副歌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VXTRQ63oqE
這則是第一小節旋律往上發展,第二小節往下。
3. 此為三三七音群的結構,節奏比較簡單的歌常常會用這種型態。
平井堅 <古老的大鐘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d-DTkbB0R0
這一段是四個句子組成(第四句未在譜例),句子分前半後半。只有第三句的前半是完整的三三七,第一第二句的
前半都有省略的部分,在小的紅色標記處。後半句都是拉長的跑馬節奏。四句的律動感都是相同的,可以自己去
看第四句的型狀。而對照上面的基本形狀,這首歌是整體往前移動一拍,弱起拍開始(而因為弱起拍開始,而在
句首產生了類似跑馬的感覺,然後就用後半句延續跑馬並結束)。
曹格 <superman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678jGBeDDkc
這個也跟三三七的音數不太一樣,但整體的律動感跟三三七是一樣的。
梁靜茹 <燕尾蝶> 副歌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nBUafdZSB4
如同譜例,三三七音群也可以變成比較複雜的節奏,像是這整體往前兩拍,又把每一組的第二個音往前半拍(在節
奏之序討論中,是屬於切分的概念)。
還有一個概念可以提到,G A Bb 音型出現三次,七音群後面是另一個音型,可看成3+1的概念(基本的材料或樂
句之間關係以四個為一組是基本型式)。另外還有2+2型式,前半跟後半有呼應關係(對比或是相同,對比簡單講
有音型一上一下等),或是兩組關係差比較遠的材料(通常也會有某種程度的對比關係)。
像上面 Three Days Grace <Gone Forever> 的例子也是屬於3+1。
Sum41 <still waiting> 副歌 (在一開始就先出現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21aenjFTiE
這是整體往後半拍,有點弱起拍的味道。
在此篇上面Three Days Grace <Gone Forever> 的例子,也是三三七音群。也可以觀察到,
節奏2也是帶有切分音的概念在(觀看譜例也能發現)。
此為KKBOX對暢銷歌曲的秘辛的一小段討論。
http://hk.kkbox.com/column/features-0-33-1.html
內容大致上是說三三七音群能容易讓人朗朗上口。
http://www.xici.net/d55386035.htm
這裡提了許多流行歌用三三七的例子,而其中節奏也是很多變。
其他範例曲
Break Benjamin - Until the End ( A段 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sK2pp2Vkto
the GazettE - Shadow VI II I ( A段 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HXg-tMVVt0
Eminem - Beautiful ( 副歌的部分 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MCD0BN6xq0
關於這種節奏型態,筆者認為是根歌謠風格、民歌、民謠之類相關,奇數的
節奏比較有韻律感,容易朗朗上口,兒歌也很常用,像是<小蜜蜂>。
小蜜蜂就是從正拍開始的基本型態,其他都是由此變化,根據 <節奏之序>的
手法。有些則是一整組往後移半拍之類。
4. 上: "跑馬"節奏
下: "反跑馬"節奏
MC <byebye>(跑馬) 一開頭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qfLVDIZcP8
羅西尼 <威廉泰爾序曲> 00:18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6ESpCnlEN1s
用急促速度的歌曲,能凸顯跑馬節奏帶給人如同字面上的感覺,像是馬在奔跑般。
許多金屬樂的BASS(或是整個節奏組),也常常使用快速的跑馬。
但情緒較抒情的音樂,同樣也能使用跑馬節奏。
德布西 <棕髮女郎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DMovZYNW_U
波浪型式的樂句能快速抓住聽眾的聽覺(一上一下的手法造成的)。
巴哈(布雷舞曲) 跑馬拉長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rnRL5i7CZ0
這也帶有一上一下的味道,整首曲子只以單一素材貫穿到尾,巴哈的音樂常是如此。
周杰倫<魔術先生> 跑馬拉長 主歌開頭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JA6QIg65G8
韋禮安 <慢慢等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Bf9mtqE4Q0
也是一小節內從中間切半對稱,前半往下後半往上,第二小節為直接重覆。
周杰倫 <我不配> 副歌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t0WIyMp0uY
第三小節最後一個音是連到下一小節的。
跑馬的三音群組思維 :
跑馬跟反跑馬只差了半拍,而律動感是不太相同。
這最主要可以在歌詞上反映出來,用反跑馬的歌詞群組,如果從後半拍開始就變成跑馬,可以
產生一些趣味性。
範例曲 :
Diablo Swing Orchestra - Lucy Fears The Morning Star ( A段 約 01:31 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k_1yz0cETM
鼓組的Hi Hat部分也常常用跑馬音型,許多金屬樂,吉他跟貝斯的搭配也是用跑馬。
跑馬可以想成是八分音符加重後半拍,反跑馬則是前半拍。跑馬之所以為叫跑馬,因為
感覺像是馬蹄聲,比較有向前跑的律動感,反跑馬則是加重重拍的效果,比較類似原地
踏步的感覺。
5.
這是把此節奏的反拍加強,能使連接感變重,BASS節奏也常常使用此型態。
(在節奏序論中,也談到讓節奏複雜化的方式,此為把音符等份的重複方法,在不使用過多節奏複雜化的方式下
,節奏給人的感覺通常部會差太多。)
這種型態的節奏會有一種搖擺的味道,同時有一種沉穩的感覺。
這是連續使用附點(包括附點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的搭配)容易產生的節奏意念。
若是節奏時間較短則會額外產生某種跳躍感。像是swing 跟 shuffle。
FIR <我們的愛> 前奏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0FTd7hR02c
周杰倫 <以父之名> 前奏 約01:18處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hjwkpZH5tc
在反拍的連接處有八分、十六分,第四小節的EF也是有強烈連接感的方式。
蕭邦 前奏曲
6.
這是跑馬的一個單位,單獨使用則沒跑馬般的動態效果,連用則變成跑馬節奏。
而後面與其搭配的節奏,除了上面提到的外,尚有 ,其反拍的概念會在更後面的章節說明。常在句首出現常單
獨出現,也就是後面一拍(或更多拍)沒有音符。或是在句末使用,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,讓人期待下一個句子
的出現。
梁靜茹 <Fly Away> 第一段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18iFsySntk
周杰倫 <髮如雪> 第一段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jOSdQhGn-M
這是以四小節為一句,其中又拆成前兩小節加後兩小節。前兩小節可以看出重覆,只是音高做改變。
後兩小節也是重覆的概念,只是改變更多(會讓人有重覆的感覺是因為第二拍跟第三拍,這是主要的架構)。
第三小節有一個小的紅色標記,即是在單位跑馬前加一個音符,有連接的效果。而第四拍的單位跑馬重拍
被省去。其中也有幾個節奏2的型狀。這例子主要是說明單位跑馬在句首的情況。
王力宏 <你不在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ujzdC7e3uM
也是一個很明顯在句首出現的例子。就不附譜例。
其他例曲
<男朋友女朋友> ( A段,一組一組的出現,也有在句末 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6THTwL6-j8
<蔡依林 Jolin Tsai> - 我 I ( A段,在句末,B段則是一組一組出現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FTFzRlW8F4
X Japan <Crucify My Love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ELIi9TM7tw
周杰倫 <花海> 句末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eiedhxsoLQ
7.
紅色部分是一整組往前移兩拍,而基本型是337的7往後半拍,弱拍開始,律動會比原本從正拍開始
來的好些,進而可以看成是3+4的組合,想成是中間切一半。
王力宏 <Kiss Goodbye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DoFPUoPEek
周杰倫 <安靜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Yd0XHW95W0
Breaking Benjamin <Sooner Or Later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i2rAJhBDLw
A段 歌詞處 即這種節奏
I am a lover hater
I am an instigator
I'll learn to love to hate it
I am not interated
其他例曲
System Of A Down < Prison Song > 在前奏電吉他的部分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ndfqN1VKhY
在1:00左右 vocal 齊唱
周杰倫 <白色風車> 副歌部分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Hh_BMoaLCQ
梁心頤 <不敢哭> 副歌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5OeeS_Wg7k
第一組7,本來要在前一小節開始,但並沒出現那個3
8.
這是跑馬跟反跑馬的強化版。很適合用在小鼓獨奏。
德布西 <阿拉伯風格NO.2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KHeEw7whUQ
Avenged Sevenfold-Danger Line ( 一開頭很明顯的節奏 )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2LfgczASvc
周杰倫 止戰之殤 Rap 約 01:04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tPrpkgdtFU
9. 後半拍
周杰倫 <對不起> 在中間Rap的部分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KNcdOwO_VE
林俊傑 <背對背擁抱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eEhHYmUTXM
音型搭配常用節奏->顯耳易記,清楚、有特色的旋律
周杰倫 <軌跡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4wMyCmU8fM
張震嶽 <愛我別走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zye8yWkzek
通常,當節奏有很鮮明的型像時(同型態節奏的反覆,或常聽見的節奏),在曲調性格上就會很需要設計,旋律
的起伏、波形得思考一番比較好。在一開始教導常用節奏,有一點結論觀點(公式化)的感覺,但這比較容易讓
初學的人可以很快掌握到一些常聽到的音樂大致上的型狀,也容易開始分析許多歌曲。一開始學習音樂作曲的
語彙、素材...等,套用節奏是必要的練習。
在初期創作的人可藉此,培養旋律線條、節奏的感覺。當然其中還有許多細部的概念,像是這些常用節奏就用
到很多切分,但一開始切分並不是很容易學會(所以先以直接套用為主)。之後會有對節奏更仔細的探討。
這些常用節奏,如同前篇的音型一樣,是一種詞彙,可以任意組合排列改變。這幾種常見的節奏都容易讓人快
速進入歌曲,造成熟悉的聽覺。但若是不擅加利用或太濫用,則容易變成陳腔濫調。
可以發現,當把跑馬的第一拍都省略(或是用連結線),則變成這種節奏,也是運用<節奏序>的手法。
其他例曲
周杰倫 <說了再見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TjjJNDc9Zs
從前奏就可以聽出來,也有許多單位跑馬的使用。這兩者常常一起用,後面高潮部分還有使用單位反跑馬。
K Only Human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u5rfPs1aUw
孫燕姿 <遇見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HizEjsc_6k
梁靜茹 <崇拜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j93UbTlrKk
10. 附點
從第5 個節奏,我們知道其附點產生的搖擺美感,受人喜愛。若是把時間縮短,就變成附點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
符。造成比節奏5更具有動態感的律動。若是想要有動感性強的旋律,這是不錯的節奏選擇方式。古典樂的器樂
曲也常使用。
孟德爾頌:<仲夏夜之夢 結婚進行曲> 1:30左右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PeqVRR-HM4
除了譜例標示的片段,曲中也可以聽到其他處常使用附點,有些是一連串,有些是只出現一次作為連接功能。
在<節奏之序>的討論,第三點的"前面加一個"即是連接功能的附點出現的原因。
華格納 <婚禮進行曲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yy2PjylpTU
附點未連續使用,這就比較像連接性的附點。
其結構為二+二+四。八小節為一組。第二個兩小節是前面的重覆(當然有部分的音改變),後面四小節像是補
敘,把動機(註)中的概念(意念)完整呈現,讓聽眾確定,"喔,這句的主要概念是附點。相反地,後面四小節
可以不用繼續使用附點,可選別的素材來作曲,這樣就變成四+四,兩種素材組成的樂句。
莫札特的奏鳴曲也常常使用這種節奏型態,給人活潑的感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後是幾個組合節奏的範例。大致上要抓到其二分的節奏律動。
適合用在動態感的旋律。
混合概念範例:
Avenged Sevenfold <beast and the harlot>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bDg7n-chhU
前奏出現的電吉他樂句,四小節為一組。拆成前後兩小節。明顯看到兩聲部的概念,是電吉他常用
手法,持續的D音為持續低音概念。主要是以下圖為單位重複,一共是六個16分音符。奇數循環造
成重拍移位的節奏感。第三小節是第一小結變形,第四拍藍框為重複第三拍,第四小節重複第三小節。
也可以看成是以下這種節奏,然後整體往後移一拍。(即為第一種常用節奏拉長一倍)
在大部分的作品中,一個句子通常不會使用太多的節奏型態,以避免聽者不易抓到旋律的律動,但也不宜一成
不變。通常為了區別段落,常使用不同的節奏型態,造成聽覺的對立,以達到段落區別的效果。
這種做法有點像是罐頭式,但其實音樂本身就是由一個一個小積木組合成,下篇討論一些素材的使用,也是模
組化的概念。
(註)古典樂中,常是以一個動機的意念,加以組合、變化、擴充。通常第一小節就是動機。整個樂曲是以此發展。
留言列表